記者林雪娟/台南報導
推廣文化資產,文資處補助三處保存團體出版書籍,包括藝師陳三火的傳統剪黏工藝、將軍區保濟宮「冬至送火王」、安定區長興宮「瘟王祭」,希望藉由圖文紀錄,讓民眾能更深入淺出的認識台南的無形文化資產,從在地草根認識文化價值瑰寶。
文資處表示,陳三火人稱「火獅」,為台南剪黏工藝保存者,創作人物栩栩如生,用色大膽華麗,不同傳統的平面格局更顯立體化,深具動感,該本《火之舞─沾黏連隨、水火相濟傳藝十週年》為師生作品集,除拍攝陳三火於新港奉天宮八堵牆面的十六個主題創作,並紀錄錄傳承的學員剪黏作品與學習心得。
將軍區苓仔寮保濟宮舉行「冬至送火王」,目前登錄為台南市市定民俗,固定於每年農曆冬至前一晚舉行,迄今已有一三○年歷史,為教育學子認識故鄉的風土民情,保濟宮與苓和國小師生合作繪製《苓仔寮送火王》故事繪本,小朋友透過實地踏查,刻畫出將軍地區的產業、人文、民俗,成為最佳的鄉土教育教材。
會製作王船的人愈來愈少,希望為後代留下珍貴的文化資產,長興宮委由3D塑模設計師及平面編輯設計師,依照長興宮王船製造過程的細節和流程,編撰《瘟王祭造王船教學圖解書》,介紹王船特色、建造步驟、相關科儀與禁忌,最珍貴的部分即是造船師傅手抄本再現,保留傳統工法,並成為未來開設「造王船」課程的教材。

27C3F0EEC4740838
arrow
arrow

    pdr976d3z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